为推进落实我市“十三五”规划和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的建设“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市人大常委会于3月至4月,组成专题调研组,开展深入广泛的调研。 调研组先后走访了全市各镇和市相关职能部门,听取其关于乡村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汇报及意见,并深入各镇部分景区,实地察看乡村生态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情况。在了解掌握具体情况后,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送市委作决策参考,助推我市全面建设“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 从调研情况看,“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作为我市“一城三中心”的重头戏之一,各镇对发展旅游产业十分重视,积极重视发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从当地实际出发探索发展旅游产业。如宅梧镇重推红色文化和生态养生旅游,古劳镇深度挖掘咏春和水乡文化,龙口镇主打鲜卑历史情怀,址山镇着力建设云乡森林公园,鹤城镇开发客家文化旅游度假区等比较突出,全市掀起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热潮。各镇能围绕当地的历史、民俗、生态等资源进行发掘和包装,已从最初的造势、打造知名度向市场化运作转型,旅游经济开始惠及农村,造福于民初见成效。 调研组认为,目前全市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呈现良好态势,但同时存在旅游开发有待加强全市统筹,各镇普遍缺乏资金投入,政策指导有待跟上等薄弱环节,需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 就如何进一步打造“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调研组提出要切实做好基础工作:一是加大全市统筹力度,把旅游发展作为重点管理及督办的项目,对旅游景点及旅游线路的规划设置、宣传推广、投资融资、项目招商等进行统筹。二是科学制定并严格实施旅游规划,发展乡村游要与“创建卫生城市”、“创建文明村镇”、“建设美丽乡村”有机结合,避免无序开发;近期应围绕“梁赞咏春平台”、“双合游客集散中心”和“三条特色走廊”,详细列出发展项目,有计划地督促项目上马。三是实行科学开发,应有长远和短期计划,全面考虑食、住、行等方面的配套建设,注重挖掘当地人文和饮食文化,推介当地特产;重点打造大雁山、古劳水乡龙头景点,对这一带的景区建设作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使其短期见效,带旺其他景区开发。四是加大旅游投入,积极开展旅游招商,打造旅游产业精品和及早打造“珠三角乡村生态旅游中心”品牌,提升我市的旅游档次。五是加强政策研究,用足用好上级对旅游业发展制定的新政策,同时抓紧研究和制订本级的相关政策。六是加快生态环境改造,限制桉树种植面积,加快商品林改选速度,清拆不利于旅游业开发的猪舍、围栏及影响交通、景观的旧烂屋,营造整洁卫生的城乡面貌。七是加快景区道路、景区公共设施的建设进度,抓紧设置景区路线、重要景点的指示牌,搞好全市环境的绿化美化,提前做好人才储备,并加强对人才的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