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26日,宅梧镇人大组织全镇各级人大代表赴茂名市开展考察调研活动,深入借鉴学习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开拓思路和视野,激发代表履职热情,提高代表的履职和服务群众能力,拉开7月“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序幕。

宅梧镇是农业大镇,且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厚植生态底色推动农旅融合发展,成功创建了“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和“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2023年,茂名市有7个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名单,包括信宜市钱排镇、高州市曹江镇、根子镇。其中钱排镇、根子镇今年4月又同时入选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宅梧镇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与茂名市多镇相似,尤其是在依托优越的农业产业资源延长“农文旅商”产业链、在高质量发展中“出圈”聚人气,在地方特色产业和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所探索和积累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学习。
第一天,代表们一行来到信宜市钱排镇先后考察调研了李花谷、中国李乡·山水双合项目、双合村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以及信宜“三华李主题公园+高速服务区建设”交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深入了解全省首个依托高速服务区建设交旅融合乡村振兴项目的运作情况。钱排镇被誉为“中国三华李第一镇”,全镇三华李种植面积约8万亩。代表们通过考察调研,与当地部门负责人交流学习,了解到前排镇通过不断改良三华李品种、提升种植技术、强化品牌建设等措施,做大做强三华李产业,并在打响知名度后,不断延伸产业链,积极构建“三华李+”多元融合绿色发展模式,打造以“三华李+客家文化+旅游”模式为特色的“中国李乡·山水双合”金字招牌,以及“中国李乡·山水双合”乡村振兴示范带。目前,钱排镇以“春赏花、夏品果”为旅游主线,发展农文旅产业,乡村变景区,农村闲置资产得到有效利用,包括民房变商铺民宿,荒地变停车场,旧祠堂修缮后成为研学基地,其中双合村还建设了电商中心,推进乡村振兴项目,达到兴旺文旅的目的。乡村环境的变化美化,促进了旅游、餐饮等服务业发展,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第二天,代表们首先来到高州市曹江镇。曹江镇是高凉文化的发源地、兴盛地,高州商贸重镇、联城带村功能样板镇,借助当地“趁墟”的独特文化打造的高凉墟,是茂名实施“百墟千村振兴”计划的示范墟之一,引领各地强化镇街联城带村功能,蹚出乡村振兴提质增效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相得益彰的新路。目前,高凉墟的建设盘活了很多闲置的店铺,打造成为农产品展销的窗口,让更多的优质的农产品走出茂名。据介绍,到2023年底,该镇经营收入超10万元的村集体已经超21个。

随后,代表们来到根子镇。根子镇被誉为“中国荔枝第一镇”,代表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4月11日的考察足迹,深入了解荔枝种植和特色种植业发展情况。据了解,根子镇荔枝种植历史约2000年,目前全镇荔枝种植面积约7万亩。仅柏桥村2023年荔枝产值就达1.4亿元,人均年收入达5.3万元。代表们在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听取有关荔枝等农产品保鲜技术和深加工情况介绍;在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点为主线,整合资源打造的柏桥实践馆,全面了解茂名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并通过讲好讲活乡村振兴故事,弘扬好心精神、荔枝文化、乡风文明的工作情况,全方位学习当地立足荔枝资源优势,以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全面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的经验做法。
代表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立足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代表优势,真正把看到、听到和学到的成功经验和具体做法,积极融入“百千万工程”和高质量发展大局,紧密结合宅梧镇实际,查不足、理思路、谋发展,在助力文旅深度融合、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发展等工作中深挖资源优势、勇于探索创新,全力推动宅梧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