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鹤山市桃源镇被誉为“中国制伞名镇”,旺龙村作为桃源镇的核心区域之一,依托制伞及伞架加工产业、五金制造业,走出了一条“小伞具”撬动大经济的乡村振兴之路,成为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产业富民的生动实践。

产业筑基:从家庭作坊到产业集群
旺龙村的制伞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以家庭作坊为主,生产简易雨伞配件。经过数十年发展,在桃源镇“制造业当家”发展思路引导下,旺龙村逐步融入全镇伞篷产业链,形成涵盖伞骨加工、布料裁剪、成品组装等环节的完整生产体系。目前,桃源镇拥有伞篷经营主体超450家,规上企业9家,总产值超11亿元,而旺龙村作为产业链重要一环,聚集了如鹤山市合辉制伞、尚俊户外用品实业有限公司、嘉希五金厂、鹏盛五金制品厂、兴安旅游用品有限公司等140家企业,助力桃源镇成为华南地区伞具制造的核心基地。
同时旺龙村企业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销售自制伞具,形成一套完整的销售体系。在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主流电商平台开设官方店铺,通过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进行推广,利用短视频、直播带货等方式吸引流量,增加销量。如凯豪户外用品实业有限公司,已在阿里巴巴等线上平台销售长达10余年,成交额达50万元。

能人带路:撑起乡村“共富伞”
旺龙村党总支部书记李建良介绍,近两年村“两委”聚焦发展集体经济,积极盘活闲置厂房,开发旺边、太平等自留地70余亩,村组两级年租金收入超450万元;积极打造伞篷业、五金业为主的产业链,吸引上下游企业聚集,形成“一把伞”产业带。近两年引进5家产业链企业,涵盖伞架铸造、布料加工、成品组装等环节,形成“半小时配套圈”。
龙珠村村民小组长李海明作为大明制伞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同时是镇人大代表,一方面,他积极带领大明制伞探索“企业+技术”的生产模式,推动制伞产业发展成为本地特色,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另一方面,李海明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倾听民意,积极建言献策,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见效,如村内道路硬化、路灯安装等工程,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新思承制伞厂负责人李耀添,也是企业家与村干部的双重身份,在制伞产业升级、集体资产盘活等方面发挥带头作用。所在的制伞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提升竞争力,同时依托“百千万工程”政策支持,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助力旺龙村实现“强村富民”目标。

就业富民:“家门口”端稳“饭碗”
制伞产业因其劳动密集型、技术门槛低、就业灵活的特点,为旺龙村村民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和提供增收的重要渠道。通过本地化生产和家庭作坊模式相结合,村民既能在家门口就业,又能兼顾家庭与农活,实现灵活增收。据统计,旺龙村伞篷产业吸纳就业人数约2000人,旺龙村半数以上村民直接或间接从事制伞相关工作,从伞骨焊接、布料缝制到成品质检,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顾家两不误”。村民通过参与制伞产业,每月可增加收入超3000元,成为实实在在的“致富密码”,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以合辉制伞厂为例,其工厂位于旺田村村民小组,自2015年成立以来,持续为村民提供稳定岗位。村民李女士表示,“过去外出打工,如今全家回乡工作,收入不比城里差,还能照顾老人孩子。”
此外,制伞产业还带动了周边租赁经济,企业外地员工的居住需求促进了村民房屋出租,形成“产业+居住”的良性循环。外来就职员工黄先生说:“前几年我在老乡的介绍下来到旺田村找工作,大家都觉得旺田这里生活便利、房租便宜,无论是小孩上学、看病,还是生活、娱乐都很方便,是一个适合长期居住的地方。”

创新驱动:从“代工贴牌”到“品牌突围”
面对市场竞争,旺龙村各大企业积极拥抱技术革新与品牌升级。例如,鹤山市创顺五金制伞有限公司通过自动化改造,将伞架日产量提升至3万套;尚俊户外用品实业有限公司引入全自动生产线,开发高端户外伞、高尔夫伞等产品,以环保材料和创新设计抢占市场。据统计,旺龙村企业帐篷产业年产值约2.5亿元。
旺龙村企业紧跟消费趋势,拓展露营帐篷、天幕等户外产品线,将传统制伞与文旅经济结合,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创新驱动,制伞企业从代工贴牌转向自主品牌,实现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与环境的“双向奔赴”
制伞产业的繁荣离不开基础设施的配套升级。2024年,桃源镇投资420万元完成桃源大道南段改造工程,旺龙村作为该路段核心区域,道路“白改黑”、绿化提升等措施大幅改善了物流效率与村容村貌,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村民李先生感慨:“路好走了,企业货车进出更顺畅,村里环境也更美了!”
旺田村旺田桥原为简易桥梁,年久失修,雨季经常被淹没,村民出行需绕行数公里,企业运输产品较困难。在各企业负责人及村民的多次反映下,村“两委”干部大力开展“百千万工程”,积极争取镇政府资金支持,建设长20米,桥面宽10米的新旺田桥,可承载中型货车通行,旺田桥直通镇主要干道,企业运输时间大大缩短,为旺田村制伞产业外运打通“最后一公里”,也为学生上学、村民就医提供便利,是连通民心、产业与未来的“共富之桥”。
一把伞撑起“共富梦”。从家庭作坊到现代化工厂,从代工贴牌到品牌崛起,旺龙村以制伞产业为支点,不仅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更推动了人才回乡、环境提升和乡村治理的全面进步。未来,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扩大与产业数字化升级,这把“共富伞”将继续为旺龙村的高质量发展遮风挡雨,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