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共和镇人大持续强化人大监督、积极推动机制创新,有效服务镇域“安全稳定、公平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不断提质升级,切实增强企业投资信心,真正把人大监督实效转化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强大动力,实现“监督为民”“助企发展”双向赋能。截至目前,鹤山工业城(共和镇)2025 年续存主体企业数同比增长57%,全镇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

“走访问需+约见问效”双轨并行
摸准政策落地难点堵点
围绕鹤山市出台的《政法机关亲商服务指引》《减少涉企执法检查六项措施》等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落地落实,共和镇人大组建代表专题调研组,深入工业城重点企业一线,通过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实地查看企业运营,详细了解政法亲商政策落实、减少涉企执法检查频次执行等情况,重点掌握和记录企业在政策理解、审批流程简化、合法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具体诉求,迅速建立“企业诉求清单”。调研结束后,共和镇人大立即组织镇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应急、环保、公安等涉企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问效会”,人大代表围绕“企业诉求清单”逐项提问,部门负责人现场回应政策执行中的难点堵点,同步形成“部门回应清单”,实现企业需求与部门履职的精准对接。

构建“调研-反馈-整改”工作闭环
推动人大监督成果转化
针对“企业诉求清单”“部门回应清单”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矛盾,调研组及时梳理形成专题调研报告,系统分析政策执行中的制度性障碍、服务性短板,提出应对意见建议,提交镇党委政府决策参考。同时,共和镇人大全程跟踪建议办理情况,通过“回头看”“二次走访”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限期整改,确保企业反映的“执法检查频次不透明”“政策解读碎片化”等问题逐项解决,形成“调研发现问题-报告提出建议-政府推动整改-人大跟踪问效”工作闭环。
通过创新落实双轨调研和闭环监督,有效推动《政法机关亲商服务指引》的12项措施在辖区企业实现全覆盖。2025年以来,共和镇市场监管所各类行政检查同比缩减51%、环保办检查企业次数同比下降26%,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明显减少,“环保检查重复上门”“审批流程繁琐”等8项具体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而企业对政策知晓率从原来60%提升至92%,企业获得感持续增强。

组建“智囊团”强化代表履职赋能
筑牢法治营商环境支撑
共和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中企业家、企业领域工作者等专业人才的优势,组建“法治营商环境智囊团”,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等精准服务,并积极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探索设立“企业诉求直通车”窗口,畅通企业日常诉求反馈渠道,实现“小事当场办、大事协同办”,有力打通人大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同时,将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纳入代表小组活动重点内容,通过开展集中视察、专题研讨等形式,推动代表持续关注企业发展需求,提升监督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目前,双轨调研模式已成为共和镇人大积极探索推行的监督手段,逐步形成可复制的“企业点单-代表督单-部门办单-群众评单”工作机制,助推共和镇出台《涉企行政检查“综合查一次”跨部门综合监管实施方案(试行)》,为镇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制度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