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的同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廉政宣传教育及廉政文化创建活动,不断创新党风廉政教育模式,构建“基地化、网络化、经常化”教育体系,打造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广东党风廉政教育品牌。 “三纪班”――针对“关键少数”的订制教育 2016年8月,来自广东各地各部门和中央驻粤单位的400多名党政“一把手”齐聚广东省委党校,集中接受党纪、政纪、法纪教育培训。 这个被喻为官员“关爱工程”的“三纪班”已经在广东连续举办了15期,主要培训对象是全省各地各部门和中央驻粤单位的党政“一把手”,培训内容侧重强化党规党纪意识,包括省委书记、省长和省纪委书记及有关专家作辅导报告,观看正反面典型的电教片、服刑人员现身说法等,深化“一把手”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自我约束,增强纪律意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纪委、省委组织部连续4年对新提任省管厅级领导干部开展集体廉政谈话教育。通过“三纪班”和集体廉政谈话教育,深入剖析违纪违法案件,解读了“六个越来越严”的反腐形势,提出了领导干部最容易犯错误的“三个时期”,分析了贪腐行为的“五个标配”,告诫领导干部牢记“五个切莫”、“六个千万”,描绘了政治上“两面人”的“八副脸谱”,要求警惕从政道路上的“九个陷阱”,防止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九步曲”,增强了党风廉政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少党员干部反映,听辅导报告、看电教影片、观现身说法,洗涤了思想、触动了灵魂,犹如震撼心灵的冲击波,让人警醒,催人自律! 反腐无禁区,教育不遗漏。在把党员领导干部作为教育重点的同时,广东省纪委注意不断拓展纪律教育的覆盖面。2015年9月和2016年6月,省纪委连续举办了两届全省“廉洁火炬杯”党规党纪知识竞赛活动,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近百万人次。 全省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是伴随着广东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前行的。广东省连续25年举办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发挥正反典型的教育警示作用,选择典型案件拍摄警示教育片,选择勤廉事迹拍摄党风廉政宣传片,编印纪律教育学习读本和案例剖析材料以及职务犯罪人员忏悔录,加大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力度,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教育基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辐射器” 广州市番禺城郊,掩映在城市高楼大厦之间的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并不起眼,但它却以4年超过22万人次的客流参观量,超越周边不少旅游胜地。 这里无法创造经济效益,却可以警醒创造经济效益的人们。广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011年8月正式启动,2013年1月竣工。基地从立项、建设、布展到成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直至成功运作,创造了省纪委历史上多项第一。省纪委还开发制作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网上3D展馆,并于去年6月在“南粤清风网”上线,向网友提供身临其境的360°观看和互动体验,对各地教育基地进行线上主题宣传推广,初步实现全省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的网络化。 基地的宣教主题适时动态更新,宣教形式丰富新颖。 ――突出案例警示主题。通过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贪腐人物及案例进行剖析、反思,着重加强对党员干部的警示教育。整个展览中案例警示部分约占60%。配套开展现身说法等教育活动,实现了警示教育效果最大化。 ――突出教育提醒主题。从现实角度出发,设置了“权力的考验”、“金钱的陷阱”、“美色的诱惑”、“裙带的羁绊”、“嗜好的迷失”、“心理的失衡”等6个单元展厅,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提醒。 ――突出地方特色和典型案例。坚持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案例的选取基本以广东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为主;清廉人物和廉洁故事也以在广东任职或广东籍清官廉吏为主。 弘扬本土廉洁文化,发挥警示宣教辐射效应。在中央纪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广东省先后建设两个国家级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和潮州韩文公祠全国廉政教育基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于1956年11月建立,坐落于中山市翠亨村。该纪念馆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潮州韩文公祠是为纪念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韩愈而建,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韩文公祠廉政教育基地位于祠堂侧翼,结合潮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展现韩愈“以人为本、勤政廉政”的从政精神。 据悉,目前全省建设了18个省级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包括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广州市番禺宝墨园廉洁文化教育基地、广州廉政建设研究中心、深圳市坪山新区东江纵队纪念馆、珠海市金湾区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 影视话剧――具有广东特色的廉洁文化精品 一部正风反腐、从严治党的大剧要来了!5月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在头版披露,首部反映全面从严治党电视连续剧《脊梁》近期将与观众见面。该剧是在中央纪委有关部门指导下,由广东省纪委宣传部组织创作摄制。 《脊梁》着眼于讲述廉洁故事、传播廉洁声音,传递廉洁正能量,既结合新时期反腐败斗争实际,又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该剧列为2016年全国重点扶持的六个剧本之一,近期又将该剧列为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31部参考剧目之一,向全国推荐播出。 《脊梁》热情讴歌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和顽强意志,展现了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使命担当,塑造了一批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艺术群像。主创团队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故事展开的社会背景,紧紧围绕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时代主题,分析研究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来查处的大案要案,并把践行“四种形态”等最新要求和鲜活经验融入剧本创作中。 反腐需要教育引领,更离不开文化熏陶。近年来,广东省纪委始终以廉洁文化精品引领潮流,深入发掘广府、客家、潮汕、侨乡等文化资源,组织创作具有南粤特色的廉政教育作品。佛山、江门、阳江、清远等市分别借助“陶瓷之乡”、“五邑之乡”、“楹联之乡”城市品牌和“连州国际摄影展”平台,巧打“廉政教育牌”。揭阳、肇庆、潮州等市先后组织创作大型廉政话剧《还官记》、《包公》、《韩文公》在全省各地巡演,巡演场次达56场,观众近7万人次。省纪委宣传部参与联合制作反腐题材电影《黑瞳》,拍摄正风反腐电视专题片《永不懈怠的斗争》,在广东卫视播出后产生广泛社会影响,营造了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促进良好政治生态形成。 同时,省纪委坚持将重大典型案件拍摄警示教育片,三年多来共摄制13部,如《高墙无情》、《致命的决口》等,有的警示教育片还被中央纪委宣传部评为“优秀电教片”,在全国推荐播出。此外,与省内高校合作成立廉政理论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反腐倡廉课题研究。 网络媒体――广泛传播正风反腐正能量的平台 “打开手机,我省的正风反腐资讯随时随地都能看得到,哪里有贪官被抓,哪里反腐有成效等等,这些信息一览无遗!”一位来自广州市越秀区热心市民说。 这位市民的感慨折射出广东纪检监察系统利用网络媒体传播正风反腐资讯的探索实践。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体发展日新月异,人们接受资讯的方式愈发简单快捷。广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应时而动,聚焦网络媒体平台,开展系列直接面向公众的宣传教育活动活动,扩大了廉洁教育的覆盖面、影响面,使廉洁的理念深入人心。 随着省纪委省监察厅 “南粤清风网”官网、微信相继开通,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普遍开通门户网站,及时准确传达中央和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精神,加大反腐败信息公开,开设举报监督专区,发挥舆论监督和反腐倡廉宣传引导作用。 ――加强宣传策划,形成强大声势。围绕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推出作风建设、纪律审查、巡视监督、体制改革、标本兼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等“正风反腐广东实践”系列宣传报道;定期组织召开省纪委省监察厅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省纪委主要工作、典型案件、突发事件以及反腐倡廉热点、敏感问题等内容,及时引导社会舆论,主动传播正风反腐正能量。 ――聚焦重点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围绕省委和省纪委中心工作,策划并组织撰写展现广东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面貌的宣传报道,形成影响力。省《党的问责工作实施办法》出台后,联合党风政风监督室策划开展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组织省内主要媒体全文刊发了问答稿、解读稿,形成学习贯彻工作的浓厚氛围;结合广东《关于推动构建新型良好政商关系的若干意见》施行一周年,组织“政商关系再回看”廉洁广东行专题采访活动,省内各大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取得良好效果。 ――发挥联动优势,形成宣传合力。今年一季度在中央级媒体共上稿70余篇,尤其在《中国纪检监察报》保持了上稿的良好势头,平均每两天上稿一篇,位居全国前列,较好地宣传了我省正风反腐工作的新成果。注重发挥品牌栏目的优势,与省内各大媒体开展战略合作,在电视台、报刊开设专栏,如《南方日报》“防腐前沿”、《南方》杂志“廉政”专栏、《羊城晚报》“小辣椒”、广东电视台“廉政观察”等,强化主题宣传营造正风反腐良好舆论氛围。 为提升网络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全省各级纪检机关充分运用电视广播、信息技术、网络媒体等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教育影视化、动漫化、数字化,组织创作了《扯线公仔》、《廉政准则》、《象棋篇》等优秀廉政公益广告,在各类媒体及户外媒介平台进行展播或刊载,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韶关、肇庆、汕尾等地利用手机信息平台,发送廉政短信,开展廉洁文化短信比赛、党纪知识手机答题等活动。中山市开通我省纪检监察系统首个官方微博,湛江市升级优化“清风BBS”,论坛注册会员近万人。
|